查看原文
其他

面对人生孤独,李白、柳宗元各写首千古名篇,您认为哪一首更好?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-11-04

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,岁逾花甲的李白,被朝廷大赦不用流放夜郎后,准备去金陵找族叔李阳冰,途经宣城。

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到宣城,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。

前几次都是呼朋唤友,谈酒论诗,可沧海桑田,昔人作古,自己也已是衰朽之躯,苟延残喘。

李白步履蹒跚地走着,竟兀自一人爬上了敬亭山,这条以前不觉长的路,如今却走得非常吃力,每走几步就要歇一下。

走到实在没力气了,就找了一处缓处坐下,喘着大气用手锤了锤腰。



刚刚还有几只鸟儿在耳边叽叽喳喳,此时却已高飞远去,空气中仿佛只有自己的踹息声。

李白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敬亭山,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,但似乎也不愿停留,慢慢地越飘越远。

李白嘴角苦笑:天生我材必有用,如今却是如此遭嫌,想我李白一腔抱负,满腹才华,为何有如此境地?

李白独坐许久,触景生情,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,蒙冤受苦的牢狱之灾,带罪流放的屈辱之身,伤感袭上心头,甩都甩不掉,情到深处,吟出了《独坐敬亭山》这首千古绝唱。



独坐敬亭山
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
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。

李白先写眼前之景,众鸟高飞而去,孤云也不愿意停留,似乎世间万物,一切的一切都厌烦了诗人,要抛弃诗人而去。

后两句,李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,将敬亭山人格化、个性化,充分展示了他丰富而精妙的想象力。

天地之间,仿佛只有敬亭山不嫌弃他,愿意和他在一起的,所以他们永不厌烦的彼此相看。

这里作者内心仿佛寻到一丝丝慰藉,没那么孤独。

其实不然,越是突出山的有情,就越显现出人的无情,这恰恰让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。

这首诗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,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,将自己的孤独绝望、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,深受世人好评。



本以为李白这首诗是描写孤独的巅峰之作,没想到50年后的一位诗人在贬谪之后,在面对大雪纷飞,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下的一首小诗,将孤独描绘到了极致。

他叫柳宗元,出身世家,21岁时进士及第,意气风华的投入工作,想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,他和好友刘禹锡积极参与了“永贞革新”。

不料短短进行了100多天,改革就失败了,柳宗元也被流放到环境恶劣偏僻的永州之地当司马。

从繁华长安到偏僻永州还不够,朝廷还恶狠狠地告诉他“纵逢恩赦,不在量移之限”。

意思就是即便朝廷大赦天下,而你却不在赦免之列。

这其实就是宣告了柳宗元的仕途生涯永州司马到头了,而这时候他仅仅32岁。

如果仕途让他绝望,可生活上也让他万分痛苦。



来到永州,实际上过着被管制、软禁的“拘囚”生活。没有栖身之所,只能和家人借居在龙兴寺。

经过半年,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,而怀有身孕的妻子杨氏因为水土不服,最终却因病难产去世,也没有子嗣。

自古忠孝难两全,对于此时的柳宗元来说,仕途无望,家族难旺,忠和孝,竟无一全。柳宗元在永州的孤独、内心的绝望,可想而知。

一年天寒地冻的冬天,柳宗元披衣而出,看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。

天地间只有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江面上的一只孤舟,孤舟上还有一个披蓑带笠,任北风呼啸却岿然不动独钓寒江的落寞背影。

柳宗元大为所动,脑海诗情迸发,写下一千古名篇。

江雪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

不是身处绝望之地,是不会写出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这样的诗。

“绝”、“灭”两字用得锥心,鸟飞了,还会飞回来,人走了,也会回来。可是,鸟“绝”了,人“灭”了,那是永远都不会回来了。

十个字,天地之间一尘不染,万籁无声,没有丝毫生机。

这样一幅画面,可谓绝矣!

就是在这样背景环境下,他又看到了一位清高、孤傲的渔翁。

这位遗世独立的渔翁,并未被这清寒肃杀的冰雪所惧,倔强在这样万籁俱寂中独自垂钓。

天地独有一人,柳宗元将孤独描绘到了极致。

但他又告诉我们,孤独并不可耻,因为那个孤独垂钓的渔翁,有一颗倔强而冰雪般的心。



两首五绝,您认为哪首更好?欢迎留言讨论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阅读往期文章

官比李白大,才比杜甫高,一生云淡风轻,却成盛唐最红诗人

这首《虞美人》惊艳世人千年,作者是位状元,陷害苏轼被骂了千年

每天诗词故事,欢迎关注长风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